2011年6月22日星期三

精神治療解說

精神治療解說      
 一炁救主.蕭昌明著      
      夫道為天地之始。天地載道以生人。天以陰陽五行。化生萬物。地乃成象而載萬物。當上古初民時代。穴居野處。其性渾渾噩噩。而無嗜好。長壽而康。繼乃天生聖人。教以相生相養之道。架屋以避風雨者有巢也。寒為之衣者軒轅也。飢為之食者后稷也。於是鑿井而飲。耕田而食。因有陰陽風雨晦明。又出神農採藥。以防疾病。發明內經。親嘗百草。深知天命五行以生人。人得五行以立命。人秉天地之氣。五常之性。具有心肝脾肺腎。為之五臟。以合五行。所謂心為火。主禮。其味苦。肝為木。主仁。其味酸。脾為土。主信。其味甘。肺為金。主義。其味辣。腎為水。主智。其味鹹。當是時也。攷察藥性。以五味而治五臟。別陰陽而佐五行。發明君臣佐使以為用。熱者涼之。寒者溫之。壅滯者導之。閉塞者啟之。不及者補之。太過者削之。下沉者升之。上騰者降之。調和營衛。養其血氣。保其精神。培其元氣。以至中和。然聖人相傳之道。不外乎中。故曰致中和。天地位。萬物育。書曰。惟精惟一。允執厥中。以人心之危而微之。守之以一。一者止也。止於至善也。不偏之謂中。中庸者人之大本也。本立則道生。以之格物。物無不知。以之養人。人無不安。故孟子曰。苟得其養。無物不長。苟失其養。無物不消。君子上達而知天。以人為一小天地。何也。繫命於天。易所謂乾為首。首猶天也。坤為腹。腹猶地也。坎為耳。屬水也。離為目。屬火也。艮為山。猶手也。震為雷。猶足也。巽為風。猶股也。兌為澤。猶口也。以八卦而配五行之氣。火之為氣也。炎上通明。故主禮。木之為氣也。欣秀而榮。故主仁。土之為氣也。寬厚守中。故主信。金之為氣也。堅剛方正。故主義。水之為氣也。潤澤流通。故主智。以五氣而合五常。五常者。天地之正氣也。觀乎當今之世。人心澆薄。世運衰微。道學盡隳。專尚物質。為物慾所蔽。為新潮所趨。七情所染。六慾相攻。起心動念。不在聲色。即在貨利。不在貨利。即在勢位。不在勢位。即謀華屋良田,擁抱嬌妻美妾。戕賊其心。消磨其神。耗散其氣。可謂萬事勞形。百憂感心。加以天時失序。陰陽失和。炎威所逼。風雨相侵。嶺南之瘴。
        江水之毒。如此種種原因。相逼而來。焉得而不病。吾乃興念及此。人命堪憐。所以創行廿字。 曰:忠 恕 廉 明 德
正 義 信 忍 公
博 孝 仁 慈 覺
節 儉 真 禮 和

        此廿字者。為天地之正氣。使人堅守操持。朝乾夕惕。則為正義之體。光明之心。太虛之身。太虛者。道之體也。老氏曰。清靜無為。佛氏曰。無聲色香味觸法。孔氏曰。富貴於我如浮雲。莊子曰。凡有貌相聲色者皆物也。能棄其物。則為完人。耶穌曰。離棄一切。穆罕默德。以清真無礙。以此修身。則無嗜好。以此養心。則胸中無物。正義凝神。明靜養氣。不搖其精。不役其形。則元氣充足。志慮安寗。如此行之。則包羅正氣。含蓄於內。以化萬物。而應萬事。所謂得道之純。道包天地。驅使萬類者。無非正氣也。以此治病。無病不瘳。以此化人。無人不化。以此齊家則家齊。以此修身則身安。是謂盡性。盡性則理窮。理窮則可格物。吾創精神治療。即格物一端也。格物則可致智。或病於心者。以禮治之。或病於肝者。以仁治之。或病於脾者。以信治之。或病於肺者。以義治之。或病於腎者。以覺治之。使其不偏不倚。無重無輕。致中和。其病自愈。語曰。一誠所至。金石為開。具此磅礴正氣。何患病之不愈乎。即如文天祥作歌以辟牢瘟者正也。王祥臥冰而獲鯉者孝也。荊軻行刺而白虹貫日者義也。魯陽揮戈而退日者忠也。佛氏說法而咒蓮生缽者慈也。結草而啣環者德也。此乃正氣所致。感應天和。載之於書。傳之於世。歷有明証。故語曰感而遂通。如響斯應。然則何以布為。乃因患者元氣凋敝。精神疲乏。非以多數正氣治療。不足為功。由是借布憑依正氣。服則易痊。夫正氣即空氣之清輕。人賴以養。物賴以存。由平時靜坐參禪。調鉛煅汞。向空呼吸而成。所謂放之則彌六合。卷之退藏於蜜。發乎外則為光。光者由氣凝成也。藏於內則成丹。丹者由氣結成也。昔日華陀在世。能醫虎口龍鱗。此乃有道之醫也。我國素為禮教之邦。十六真傳。乏人研究。易判陰陽。書傳治理。固有道德。不能講求。誠可謂不學無術。應思老子之遊函谷。何以紫氣東來。諸葛之祭東風。何以按時而至。因道生天地。運用流行。無所處而不當。因念人民貧苦。病厄顛連。見瘡痍之滿目。發惻隱之慈心。吾乃以此正氣精神。療治其病。免人災難。不得不盡愚忱。願來求治者。吾則醫之。亦是仁術一端。真理昭著。近年來所有求治者。不下十餘萬人。雖不能個個全瘳。所愈者亦在半數以外。原裨益於社會人心。不無補也。吾今提倡廿字。治人身心。挽回世運。道德興而時和世泰。禮義足則國治家齊。廿字為聖賢之母。佛仙之基。天經地緯。包含化育之中。陽長陰生。不外中和之理。混然一氣。有生生不息之機。道化三才。有穆穆含元之象。生者人之所同欲也。病者人之所同惡也。吾以痌瘝在抱。惻隱為懷。欲抱道而居。覩蒼生之未忍。表慈心於物。見患者而堪憐。且天地有好生之德。而況吾輩乎。於是體天地之心為心。見人溺如己溺。見人饑如己饑。乃以廿字精神。解人民之痛苦。祇求四知感應。無迷信之神傳。着手成春。莫非正氣使然也。蓋古人壽高而病少者何也。其心寡欲。其氣和平。富貴不淫其志。好惡不亂其中。養成清虛明淨之體。慈祥和藹之心。上合於天。下棄於物。故語云。物我無間。則其氣也。浩浩乎充塞於天地之間。則其神也。悠悠乎超脫於凡塵之外。即如彭祖永年。能悉養生之術。張良辟穀。因從物外之遊。如周之太公。漢之子陵。可謂超然無物。又如唐宋名儒。李白昌黎陶潛蘇子歐公朱熹之輩。皆能含元抱一。雖優遊塵世之間。而其心神超乎天地之外。其得天地之正氣。高也。厚也。明也。悠也。久也。有此正氣。而晦氣不能侵。邪氣不能近。而疾病之來。不亦難乎。然今之人。不能了解道義。沉湎於酒色財氣之中。荒嬉於驕奢淫佚之境。欲圖享受無災令終者難矣哉。吾勸世人。欲求治病。必先治心。心壞則神離。神離則氣散。氣散則百病叢生。雖盧扁復生。和緩再世。亦復無能為矣。所謂禍福無門。惟人自召。修短有數。亦是己求。德厚必可延年。仁慈方能享壽。語曰仁者壽。天錫純嘏也。天道無私。在於人心之善惡。善者則正氣充足。精神凝結。氣旺血和。此乃養生之大道也。惡者則正氣消亡。陰氣充斥。如此則病。病者由心所致也。心病則難醫。欲求安全。務宜改過。改過則心清。心清則神凝。神既凝矣。氣乃聚也。其病自愈。其身自安。凡今之人。不可不知也。請三思而熟讀之。是為說。


後語※孽病來源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 余信仰一炁宗主蕭昌明救主,有三十餘年,深感蕭昌明救主所寫下之人生指南,及廿字哲理,與精神治療解說之哲理,能醫當今之病,淨再生之緣。以道而言之大仁大德,在儒之說法大忠大恕,釋佛而言,大慈大悲,以耶言之,廣博大愛,在回者言之惟清惟真,宗旨須各異,其理、哲學為一也。
        救主蕭昌明宗主所創之精神治療學,余稱為「一炁療法」,也稱為「炁功治療」,這精神治療乃承天地正炁以五教道儒釋耶回之真理,淨化人心,洗其孽障,使其病患者得至健康,藉以救世渡人,返本歸原。
         吾主蕭昌明救主,闡揚五教真理哲學,得天地之玄微,識陰陽之奧妙,包藏正炁,蓋括五炁精華,創此「精神治療解說」一書。余讀為後,聖靈得以感召,將眾生孽力因果成病之真理,試述其中奧妙,以中醫學理硏究論之,敬請各先賢學者參閱賜教幸甚。
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常言道:「病從口入,禍從口出,業從心至」。人們與生俱來已有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五種惡因,這五種因,每一種都能影響人身之五臟六腑。
五臟者:乃是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。
六腑者:是胆、胃、大腸、小腸、膀胱、三焦(即上、中、下三焦),其五臟六腑,按其不同性能、作用、分別歸屬為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行的性質,所以五臟六腑各有其屬性,有相生、相克之微妙相互關係。
  

        在佛教的說法,也是因果業障做成病變的來源。眾生中太多誘惑,思想上也是無明,在個人尚未有定智的修為,迷迷妄妄,誘發起「貪慾」,即追求口腹之慾,愛吃對身心肉體有害的食物,日積越多,使脂肪過高,胆固醇超越,引起血管壁增厚肥大,管腔變窄,導致動脈粥樣硬化,進而發展到堵塞重要臟器血管,減慢血液循環,使機能出現組織功能損害,此時才會出現明顯不適的現象,如果發生於心臟冠狀動脈,會導致心肌供血不足,引起局部心肌發生缺血,或壞死,在醫學上簡稱心臟病。或長期患上高血壓症,及行動不便。
此因貪之業力做成病患,因心中有我貪我愛,貪念更會演變為殺、盜、淫、妄之惡業行為更甚,而致惡業重大,將致留下業病成為難治之病,真是哀災也。此病必須放下「貪」之作業,方能有痊癒的機會。

「瞋恚」者是逢不合其心之事,即發無明之火,而怨上恨下,或言語半句不說,說話一出之,有千斤之重,出口傷人,皆是惡聲惡言,或用怒眼睜視別人,乃為「瞋」恨、怒之惡業,常無修儉,必成病患之根源,中醫學所說:「怒能傷肝」,肝性為木之風,風能生肝之火,佛家有云:「火燒功德林」,此指肝風引發肝火犯肺,而因肺屬金,其性為金,被火燒煉肺臟,蔓延心臟,誘發五臟六腑,導致不解頑疾,例如頭痛、目赤紅腫、耳鳴、肺炎咳喘、腸胃炎等,及無形之病症。要治療此症,必須將「瞋恨」放下,開解其心中鬱結,恕己恕人,志行大同方可解之。
「癡」者為愚也,不知亦不識,乃是無聰慧及無明呆板之徒,不但不聽教化,不信人言,執著自我,我行我數,反用惡脾氣,妄用勢力壓倒他人,為人不能通達事理之故,固有「邪見」不正之見解,作事也不願窮究真理,以為自己總是對的,而言論動作,全不合符公理。「偏愛」自己親近之人,用偏私心特別愛惜保護,雖有過失差錯,亦多方坦護不忍責備,「偏惡」者,即對自己所憎恨之人,用私心而對待,雖有善功之人,也不表揚稱讚,反而無理責備之,以順其一己之意,總不辨明善惡,是非不分,也不分清紅皂白,而因無明我執,而作惡業甚深,常多有煩惱,傷其心志,做成肝鬱、胃氣漲,多有血壓不正常,久治不好。要治此病定必改變過去「癡愚」及我執的惡業,多修練性情,使性為公正廉明,認清事物真理,這孽病定然康服不藥而癒。
「慢」者為傲慢,乃自誇才能,看不起別人,妄自稱尊,自誇自大不服別人,亦不受人勸解、告諫。這些人士很容易作出傷天害理的作孽,禍及眾生積成罪孽,孽而成為病因的來源,「傲慢」之性能傷肝、心、脾、肺等功能,會出現有偏頭痛、咳喘、血管阻塞、有高血壓等症、及失眠。此等孽病必須修練心性,以「廿字」為基礎,才可去其孽病。
「疑」即狐疑者,心性不穩定,時常多疑惑、執拗,辦事無決心,有時不該「疑」而去疑惑,而至「嫉妒」也,嫉妒者,常抱不平念頭,見他人有錢財、有才能、有勢力,或受人尊敬,或作事順利及有成就,則起妒恨之心,即憎人富貴厭人窮。「執疑」者,若不從速懺悔改過,決無藥可治,這類疾病的人,因不認自己偏差,時常固執到底,也不聽人勸解,易入崎途,更沾染酒賭毒色,作神弄鬼等惡習,到頭來極可能患上精神分裂、恐懼症,伴有神經衰弱、失眠、疑神疑鬼等症狀。是傷及肝、心、腦等臟腑。乃是十孽之毒所至,在世上之人,不帶此十孽之毒者,是很少有的,若有此病者,應從速治療,免得愈染愈深,如果過重者,恐怕真仙古佛、救主,也難治療也。穩定心神,其性以定,使他決心懺悔,多做善事,去參與教會工作及做些義工,放下我執之偏性,方可得救。
尚記得孔聖所說大學「格物」二字,也是教人格除心腹臟腑,去邪清污穢的方法,使心裏腹內,時常清潔,然後窮究物理,方能貫通。要知格物之法,是將自心時常反觀,如明鏡,時時抹拭,不使其沾染塵埃,此即格致誠正,治療十毒之病最好方法。先除清酒色財氣,貪瞋癡慢疑,去其外感,後絶十毒之病,去其內外之傷,合治病根自斷,病體自癒,然後大道可修,長生可得,如此就是世上活神仙,豈可說待死後,方能為仙成佛乎?有道德之人,就是仙佛,作惡之人,即是魔鬼,在生或死同一而論也。           
 

 使徒胡清林道號妙然
二00八年十月十日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