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2月15日星期日

曙光刊物2012年(第二期)


目錄



曙光刊物







目錄................1







常樂之處..............2~4







成與敗...............5~7                







妙然之道..............8~10







緣.................11~14             







失眠................15~19







神與人對話.............20~27







炁聖教出版............28



        







常樂之處







    祂應許讓那些了解祂的人是超越思想的人,體認到祂的存在,而不是那些自以為是智慧之仕可以用思想了義捕捉“祂”與“空”,甚至博學多才聞士者,對“祂”“空”無知是多得很,只在簡單樸素的人反而能了解“祂”與“空”,只有在忘我的覺醒中,達至“妙然”境界,才能打開永恆生命之門進入妙然境地,得着妙化重生,亦可“永生”。這個終極真實只能在回歸體認超越自我的忘我境界中才能察覺到“神虛”合一常樂終極。







根據佛陀本質的發展,來描述真實的湼槃,湼槃是“永恆的”、“穩定的”、“不滅的”、“不動的”、“無老死”、“無生成變化”,它是力量的集中處、喜悅和幸福、是安全避難所、不可攻擊之安全地域,是真正的真理,無上正法,是至善的目標,我們生命唯一的極點,是永恆隱密而不可理解的“平靜”,是現今佛教徒的追求之終極目標,等於進入妙然之境界及進於天國之處。



    



“湼槃”乃是人生歷程或修煉過程中最後的總站,也是冷卻淨化之處,是佛教徒夢想的皈依處。“一炁聖教”藉着行為修煉覺醒,而達至妙然境地,必先洞悉人生因果,了知“過去”“未來”“現在”,在人生修煉的歷程,洞悉因緣形態明瞭過往自己是怎樣到來此生,懂得未來自己去到那裡。在《聖約和教義》記載:明者易覺,覺者易明,覺明反本,方可永生。《大同真經》中道源尊者消災悟導真經,是很值得我們參悟的真理,其中內文說:無色無相是真空。又說:勿減三寶,鍛鍊真空,五家正氣,油然而生,不生不滅,荗如青松,個個誠服,丹田氣雄,三家相見,精氣與神,日月之間,是曰道叢,人言有秘主日至公,靈台不味性光上沖,抽坎填離,氣曰氤氳,下至湧泉,尾閭上升,三關九竅,豪光自通,玉枕崑崙,泥丸仙宮,漸成道果,雲雨遇龍,時時參悟,色相皆“空”。







以上的經文重要的是說明要我們活在人生定必放開,不要我執,常靜自覺,信仰“一炁救主”能心內安靜才有常樂,要做到常樂之境,必須參悟上述的經文。常靜達至明覺,必然能到無生無滅,來去自如,也是無去無來,無來無去,在一切色相無需認真。



    



“常樂”之要訣定必皈信靠“神上帝”“一炁救主”,以安其內心,常靜達至明覺的內心。然後自然產生妙然之境地,直到最後進入“妙香天國中的天堂”而得永生妙化之處,這處之境地是沒有罪惡,沒有仇恨,只有慈愛與神及光同在,光明覺知的。







一炁‧胡清林筆



2011年6月13日



成與敗







人的一生都經歷着每時每刻的體驗,有人認為一切乏善足陳,也有人樂在其中。其實當我們每天說話和行為,無一不受情緒影響,甚至被支配着,只有是程度上深淺不一而已!



   



在人生路途上,有人用沉着應戰,規行矩步的心態,也有人因求勝心切,便心浮氣躁,橫衝直撞來行事,亦有人掉以輕心來處事,也有些人鋌而走險。正因為人的情緒思維是如此地複雜和多樣化,構成了我們幾乎不一樣的命途和結局。



   



試想想,也許每天重複的工作令人感到乏味和疲累,但只要繼續耕耘,在小處也用心,不受負面情緒支配影響表現,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現出來,加上洞悉環境的變化,了義人性,運用有利因素為自己製造機會,培養創造力,一旦時機來到,也就能乘勢而起,成功之期亦不遠了。



    明白人生取勝之道,才有資格與競爭對手爭一日之長短,若不是只會不斷重複犯錯,即使屢敗屢戰,也從來與勝利無緣,只因他們將失誤歸咎別人,不正視問題癥結所在,自己才是真正的禍源,一些個人的決定,行為和情緒,才是勝負的決定性因素!



   



 最重要是:在我們人生中,不要被情緒所佔據及支配着,但我們如何可以不被情緒所影響?就是人應有信仰,因信仰可使人洗滌心靈,將人之情緒平衡過來,因你所信仰是『主』與『神上帝無形主宰』,祂能永遠在你身旁守護着。藉着『一炁救主』的真理修為,能使我們妙然淨化,化則重生,便有生機。在人生路途上,無論遇上甚麼困難、問題,祂一定從中為你解困,會提點你如何去面對及解決一切難題,不會因負面情緒而遮蓋我們的心靈,這就是妙化!在開心的時候,祂也會和我們一起分享喜悅!



   



在生命的應許一書有說:只有一炁聖靈的真理才能改變人。將自我中心的你變得無私,並曉得體諒別人,只有一炁的真理才能將憤怒和仇恨化為慈愛和憐憫。『一炁救主』的真理大愛會使人們的性格有仁愛、喜樂、和平、大同、忍耐、慈悲、良善、信實、溫柔、節制......在我們的生命中慢慢滋長。(生命的應許第六十一頁)



   



試問除了你信仰的『主一炁』、『神上帝』,有誰會永遠在自己的身旁,守護着我們的妙然心靈呢?亦有誰可以永遠給我們依靠呢?






筆者:謝孟玲    2011年5月16日






妙然之道







你可能博覽羣書,並且博學多才,但能令你獲得喜樂之心的卻未必是這些知識;你可能奔波於生活中,營營役役,不停的趕.趕.趕,你有否想過,其實可以暫停下來,享受一下身邊的美好事物?







其實,快樂來自於各方,若是認為它只能源自一方,就失去了其他機會,因為你會一直希望它是從你想要的那個方向來.可能你會想:〔如果得不到很多金錢,那個學位,那憧房子,不會快樂.〕這樣已經把快樂加上不適當的標簽,縱使開出來的所有條件都達成了,還是不會快樂,因為新的慾望還是會不斷出現.







好好珍惜眼前的親人,朋友,事物,例如,試試仰望天際的雲彩,受它的慈悲,因為它會變成雨水,滋養大地,應感謝天與地,祂們孕育著萬物,滋養著眾生,如此抱著是,感恩之心,快樂便會悠然而生,在生活中,只要不斷的反思,覺醒自己,便可深化它的層次,這種練習,便是修行的一種方式了.







以(一炁聖教)蓮性真人在一炁救主所寫下的經文之中,悟出了法門,成為眾生修行的方法,每天早課或晚課的形式去修持,並將學到的智慧實踐在生活中.所以,修行並不只是一種儀式,它是活生生的不斷體驗;修行是善用我們的智慧,來轉化和精進自己,並且也幫助身邊的人得到轉化蛻變,藉此到達妙然之境地.〔妙然之境,妙不可言也〕,引用先賢老子的一句明言:〔道可道,非常道,〕即是言語難以傳達(道)的真諦,此妙境亦然,必須用心去感受,並且身體力行,方可領會其中的真諦.







以妙然之道修行的人,不論走到哪裡,都清楚地知道,自己腳下土地正是樂土,毋須外求,喜樂自然在心中形成,而不須建基於物欲之上.







余曰:



妙者道於化,化無其化,是為妙化,乃曰大化,不生不滅。







然者無外無內,無乾無坤,無減亦無增,是曰自然,無去無來,無來無去也。






   筆者明覺














講起『緣』我們中國人常說,相識乃是緣份、姻緣、緣起緣滅、孽緣、及緣定三生等等,這個『緣』字,在我們中國人的生活文化中,是歷史久遠更是耳熟能詳,而在中國人的生活文化中,哲學及玄學也有很詳細的註釋。



其實當我們從出生來到世間之前,就是帶著三世因緣而來,就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出生之前,始為第一生的『緣』,當我來到這個世上做人,就是第二生的『緣』,但當我們老死後所去的世界,就是第三生『緣』,我們這麼想一想『緣』真是奇妙,但每個人的生命中,也接觸著無數的『緣』,這是錯綜複雜的,比科學家所研究的DNA更複雜,就以一炁救主創世論中的一卵爆發、產出無生,也離不開『緣』的這個範疇。







我們為何在人生中忘記了,自己來到世間的『緣』及使命,我們人生中為了生活、為了家庭、及事業等等,甚麼都忙著,因此忘記了人生的真理,好不容易才會想起,生老病死的這個思緒,但轉眼就忘記了,我們的人生是否,就像機械化的生活至老死呢?我們人類的命運,就是否掌握在物質或享受當中,忘記了上天賜給我們的認知真理的智慧,及回歸上帝無形主宰、一救主的妙香天國,及源本屬於自有的妙然自在的心境。







心是自己的命也是自己的,我們的生命可以在一息間全無,就單是看每天新聞報導,天災、人禍、戰爭、疾病、意外等等,各種災難我們有機會遇上嗎?當然這種惡緣一定不要遇上,但當我們的罪惡,不改善為了自私來損害別人,這樣我們的罪孽會帶領我們走到災難的深淵,其實人的生命是有限的,當我們想贖罪時也沒有這個機會,有人說我現在甚麼也有,不需要得救、不需要贖罪,但看看他們的行為,不斷損害自己的健康,食煙、飲酒、暴飲暴食,這種行為只會加速疾病的來臨,當我們健康出現病變,無法挽救,甚至死亡這時已經太遲這就是惡緣。







當然我們要知道前生的緣,只要細心回想現在我們的人生,就知道自己的前生做過了的事,這就說明了為何世上有不同的緣份的人,而更加證明了為何會有富貴的人、大善人、貧窮的人、惡人及傷殘的人,但我們不要因為今生有不足,或比不上別人的成就或富裕而放棄自己,我們今生要是努力樂觀,不但如此還要比條件優厚的人士更努力,必定能改變自己的命運,當然要行道德的道路,接受一炁救主的救恩,這個因緣才是我們得到更大的成就及得救的大道,人生是有很多難關、與痛苦的,我們今生的做化,也是過去生的緣,上帝無形主宰、及一炁救主,是會藉著我們今生的緣,來清洗我們的苦難,叫我們改善我們的內心,認真學習道德及有修為道路,這不但令我們今生能得救,這也是帶領著我們來生也能得救,一炁徒所追求的,是妙然的永生自在樂果及超越人生大智慧,而來生更可返回妙香天堂不再受身心的痛苦,回歸上帝無形主宰及一炁救主的國度。







本人希望閣下閱讀後能感受到,上帝無形主宰及一炁救主的恩典,在人生中不再思惑,感受到一炁的光華,照耀被黑暗封閉已久的心靈,得到真正的光明及智慧,從返一炁妙然妙香天國,在人生中得到真正的大成就,這就是本人對讀者的祝福。感恩!






一炁聖徒黃俊文



2011年7月16日



不寐



吳嬋君中醫師 8-7-2011







不寐,又名失眠,或寐差,是指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徵的一種病症。失眠的情況如入睡困難,入睡後易醒,醒後不能再入睡,亦有時睡時醒等。







失眠有許多因素造成的,心理因素如工作壓力,焦慮,內心抑壓憤怒,對生活無滿足感,皆可導致夜間睡眠期間,身體生理機能活性提高,則自主神經也跟著增強,造成入睡困難。環境因素如燈光,雜聲,或工作需要輪班,也影響失眠。醫療因素如服用抗高血壓劑,利尿劑,氣喘藥,或皮膚痕癢,消化性潰瘍,夜間尿頻,也導致失眠。也有因在夜間飲用咖啡,茶,或有長期嗜酒的習慣,若老年人睡眠也會減少等。







中醫認為睡眠和覺醒是陰陽轉化的結果;陽入陰則寤,陰入陽則寐,故陽不入陰而形成不寐,虛証多屬陰血不足、責在心脾肝腎、實証多因肝鬱化火、胃腑不和等。







(1)陰虛火旺



由於腎陰不足,不能上交于心,心肝火旺,火性炎上,虛熱擾神,則心煩不寐,心悸不安,腎精虧耗,髓海空虛,出現頭暈,耳鳴,健忘等症。腰為腎之府,腎陰不足,腎失所養,則腰酸不適。口干津少,五心煩熱,苔紅,脈細數均為陰虛火旺之象。







治法以滋陰益腎,瀉火安神,方用黃連阿膠湯或天王補心丹,黃連阿膠湯用阿膠滋養陰血,配芍藥,雞子黃有滋陰安神除煩作用,黃連瀉心火,配合黃芩也有清熱安神除煩作用。若陰虛明顯而火不太旺者,則用天王補心丸,方中應用生地,玄參壯水制火;天冬,麥冬滋陰;當歸,丹參養血補心;人參,茯苓,遠志,柏子仁,棗仁,五味子益心氣及補心神。







(2)胃腑不和



胃中不和,食滯於中,而痰熱較輕者,應以消導和胃為主,佐以化痰。清熱先用保和丸以消導積滯。方中山楂,善消肉食油膩之積,神曲消食健脾化酒食陳腐之積,萊菔子下氣消食,善於消谷麵之積,佐以半夏,陳皮行氣化滯,和胃止嘔。







(3)心脾兩虛



心脾虛,血不養心,神不守舍,則多夢易醒,健忘心悸;氣血虛弱不能上奉于腦,清陽不升,則頭暈目眩,血虛不能上榮於面,故面色少華,舌色淡,脾失健運,則飲食無味,血少氣虛,故精神不振,四肢倦怠,脈細弱。







治法以補養心脾,以生氣血。方用歸脾湯主之,方中人參,白朮,黃芪,甘草補氣健脾;遠志,酸棗仁,茯神,龍眼肉補心益脾,安神定志;當歸滋陰養血;木香行氣舒肝,使之補而不滯。







(4)肝鬱化火



若因憤怒,傷肝,肝失條達,氣鬱化火,上擾心神則不寐;肝氣犯胃則不思飲食,肝鬱化火,木克土,肝火乘胃,胃熱則口渴喜飲;肝火偏旺,則急躁易怒,火熱上擾,則目赤口苦;小便黃赤,大便秘結,舌紅,苔黃,脈弦數,均為熱象。







治法以疏肝瀉熱,佐以安神,方用龍膽瀉肝湯。方中龍膽草,黃芩,梔子清肝瀉火;澤瀉,木通,車前子清利肝經濕熱;當歸,生地養血和肝;柴胡疏暢肝膽之氣;甘草和中。







大家也可從日常生活,選擇食物以改善睡眠質素,奇異果含有Omega-3脂肪酸,增加腦中血清素,血清素有安眠的作用。香蕉是色胺酸和維他命B的來源,可以幫助大腦製造血清素,減少失眠和憂鬱。菠菜含有大量鐵質外,還有人體所需葉酸,缺乏葉酸會導致腦中血清素減少,造成失眠和抑鬱症。牛奶含有一種使人產生疲倦感覺的生物質色氨酸,臨睡前喝一杯熱牛奶,有催人入睡的效果。







日常飲食有節,避免煙酒茶等刺激之品,作息穩定而有規律是非常重要的,加上適量運動,身心調息平和,對失眠人士是可以改善甚或消失。











神與人對話







我們是否感覺到神與我或你對話?







在上古時代“上帝無形主宰”是以面對面與人類對話,在《一炁真經》中曾經對軒轅黃帝對話,第二節東土的聖戰100頁及第16章,《軒轅返回天國》114頁第17章,《上帝啟示堯帝》121頁,到“上帝”叫堯的弟弟悔改。到最後“上帝”對“禹帝”對話,是最後與人類對話,156頁至157頁《一炁真經》記錄。







   因人類犯罪太多,人類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太重,所以終斷與人類對話,以用直接懲罰的“因果”孽法懲罰罪人。《一炁真經》第2章大禹治水157頁。







   以上是人類對話的記錄編,到現在“神”是否沒有與人類對話嗎?







   當然不是的,只因人類不斷犯罪、殺人、偷竊、淫、妄、酒、賭、毒及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等惡孽任意妄為,獨行獨斷的行為,此行為是隔絕“神”與人類的對話阻隔。更沒有以“神”的角度去看事物,這些阻隔卻做成了一幅高大厚厚的圍牆,把我們與“神”分開隔離神與人類對話的障礙。正如《生命的應許》書中在那裡出現了問題?第八章17至18頁,第九章至第十章20至21頁,第十一章22至23頁,第十二章24至25頁,是說明罪的可怕,及罪是隔絕人類與“神”及“上帝無形主宰”的接近。







使徒胡清林受“上帝”及“一炁救主”的揀選神與他的對話,是他接近神,每事他以神的角度去看事物。所以神就與他同在,希伯來文中說:「以馬內利」,即是神與你同在,因你與神同在,神願意接近你的。因此神就經常親近使徒胡清林,並且經常與他對話,及啟發他的“靈”同神對話,與開啟使徒胡清林作出“神”與人對話,並將人與“神”的對話方法由神啟示給胡清林,開示寫給人類去尋求與神對話。







    只要我們有創造的層面,我們就會得神與我們對話的,創造層面是有四種:







1.潛意識,2.意識,3.超意識,4.超越意識。







    相信每個人都知道潛意識是什麼,我可以在此解釋關於超意識及超越意識的覺知層面是什麼,在人類意識一直在四個層面運作。







1.    潛意識──被指為派來處理身體所有的自動能力任務,並收藏所有藉意識心,經身體帶給存在的每個事件經驗、印象、感受及資料。







2.    意識心──被指派來處理、收集現在每一刻的資料,它邊執行過去資料的分析、理解及有限覺知的理解,目前一刻的決定,未來的投射及所感官回饋的功能。藉這種方法,它產生你目前片刻的經驗。已能簡單地藉由移到一個更高的意識層次,而立即改變詆些經驗或動作,是《一炁真經》所說正等正覺,也是諸行無常,“諸者”尋求所暸知的事物的意識,也是洞悉人生世情。







3.    超意識心──被指派完全覺知的理解,自心靈連結自發性,創造夢幻似的洞見,以及顯現靈魂的衝動,或當下目的之任務。這些意識能覺知神對自己的話語,是在《一炁真經》記載的無上正等正覺的能力。







4.    超越意識心──被指派以上所有任務的總和,以及存在最高或是無量的重點,個別化與唯一靈性的整合性。是《一炁真經》中所說的無量無上正等正覺的超越意識心,這些超越意識心,是首先必須將自己信念的潛意識帶進或推到最高峰,即是將自己交給“教會”及“一炁”、“上帝”,以每日、每月、每時、每分、每秒鐘與神對與神對話,在心、意、智三方面之超越意識層面,及一切萬有及神,就是以一但非線性,完全融合為一體的模式相連,同時維持了特定的能量形式的完整性,即是將自己融入於,也稱之為人神合一,但沒忘記自己是誰。簡單的說法:將自己的潛意識心個別融入與神的同在,同時心智以最低層面將自己推離神。超越意識或智心的最高層次,將自己拉回到“神”的意識,(這推──拉)的過程中,是將自己知道為(宇宙)的整個物質創造保持在一起宏觀張力的一個觀狀態之中,是與神融入生活狀態之中,才會感覺神與你對話的。其實神與我們對話是否面對面嗎?當然不是,如果真的面對面說話,那麼我們會吃一大驚,怕得要死的恐懼。神是用任何方式向我們對話,多用事件去啟發人類及自我遭遇事物,或事件來透視神的啟示,或開示給人類。







    例如:有一位少女,她內心十分苦惱,就在露台向神祈禱說:「如真的有“上帝”,祢就對我顯現吧。」這時天際十分寧靜,天空漆黑一片,九星幾點,天際剎那間有一顆流星劃過天空,於是那位少女的心驚得跳到差點停止,因為她簡直無法相信,她眼睛看到那一顆流星劃過天空是否巧合嗎?







    當然不是巧合,就算是巧合,也是“神上帝”與少女對話,這回事是伴有流星的看法,如少女沒有禱告,就沒有想到“神上帝”作出顯現的對話。例如:筆者要找一位從來未認識的一位“作家”先生也沒有見過面的。很奇妙,那位“作家”先生自己上一炁聖教會網頁,來找筆者胡清林







    這事不應該是巧合,由兩件事情的發生在感覺上真的是神與筆者的對話。“神”也會用靈與某些人的心靈對話,或在夢幻中的對我們作出對話,或作出啟示及的。神是已適當地與人對話的,在我們想作出“神”與你對話或你想與神對話,必須要有上述的條件,及必要日常自我靜化與“神”為友,以“神”為主。與“神”同在。“神”定與你同在,以馬為俐。







恩遇實錄







筆者‧胡清林使徒先知與神的感應對話,話說在最近天氣相當不好,這天筆者出門辦事,天氣忽然變壞,雷雨交作,就算有雨傘也會濕透衣褲,剛好筆者正坐在小巴車內,當時大雨傾盆,小巴就快到筆者所住的家樓下,筆者心想:這樣的大雨下車就會濕透衣褲,但不能不落車。於是筆者大聲叫:「前面泳池有落。」說話已出,小巴車就快到泳池,但奇妙地,天的大雨忽然收細很多,收致小點,小巴車已經停下來。筆者於是便下車,我下了車過馬路後,回到家裏,天雨立刻回復傾盆大雨,整日不停下來。這不是巧合的,而是筆者感覺神是保守住自己,於是感恩禱告:「感謝神上帝一炁救主保守住我,使我不會濕透衣褲,奉一炁救主聖名謹告。」







    筆者還感到神上帝一炁對自己說話:「胡清林‧我的使徒,神會保守住你的,神上帝一炁用任何方式與你對話,在今天或將來及永遠的。」







筆者感恩的內心禱告說:「我是祢的僕人,感謝神天父上帝一炁救主,感謝祢的揀選。」







    筆者的恩遇是多得很,神與我對話或我與神對話,將會更多,有以馬內利的感受,及覺知的。



    筆者也想讀者能有與神對話,及神與你對話的潛能意識的能力。  




筆者胡清林 開示:20日-5月-2010年











曙光刊物



.第二期.



校對:佘婉薇教士.謝孟玲教士



排版植字:黃俊文教士.梁華庭教士



核准:一炁聖教內閣委員會文教部



督印:一炁聖教內閣委員會文教部



出版:一炁聖教



出版日期:二0一二年一月一日



會址:新界流浮山沙江村山邊區三十九號



電話:82091889






上一期的"曙光"刊物出版至今,差不多一年的光景,教會內發生了很多事情,最令我深刻的,是有位姊妹病倒了,快一年還沒痊癒,但她並沒有因此而放棄信念,她說這是上帝及一炁救主對她的試煉,現每天都積極地接受治療,教會內很多兄弟姊妹都為她祈禱,願神保守着她,早日康復。





    作為一炁聖徒,我們都明白,人生的航道絕不會是風平浪靜的,在狂風後面,我們要看見神的手,一切都在神的手中,祂是我們的掌舵者,藉着祂的指引,強壯了我們的靈命,使我們找到人生的方向及意義,以及放眼於未來的天家福份,從而積極勇敢的生活下去。





    懷着信心,讚美神吧,黑暗風浪過後,曙光必再臨,燦爛你的人生。


                


一炁聖教佘婉薇


2011年9月16日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